当前位置:首页 > 药材资讯 > 药市动态
  • 七月中药材行情点评

    七月份即将过去,对于整个七月来说,除了中旬的黑胡椒、香砂和益智仁出现几天的热点之外,总体还是归于平静,整个市场还是处于低迷、冷清状态! 七月是药材市场传统性质的交易淡季,市场情绪低落,热点品种价格分化显著,黄芩、甘草出现白菜价,五倍子、蝉蜕逆势反弹!入伏后的高温影响储存和运输,货商多采取“少囤快转”的模式,按需下单,采购量减少,市场询价多,实际成交量少,观望氛围浓厚!薏仁米、芡实和香料品种大都是专营户在买货,压价严重,货主普遍处于亏本状态,惜售心理强,导致整体成交量少! 一、部分重点品种现状 1、黑胡椒:作为香料的龙头品种,上半月出现短暂的过山车的行情后,下旬归于平静,价格徘徊在42.5-43元,持货商普遍亏损,出售意愿不强,多持观望态度。 2、草果:产新在即,受植株老化影响,减产已成定局,行情保持坚挺,目前云南货价格在47-48元,进口货46.5-47元。 3、孜然:产新接近尾声,今年新货产新量足,叠加陈货库存有量,行情上涨乏力,新疆货价格在18.5-19元,进口货18.3-18.5元。 4、白芷:新货陆续开始采挖,鲜货交易量活跃,目前鲜货价格在1.7-2元,受去年种植面积扩大影响,导致今年可采挖面积大,新货产出量多,加之陈货库存尚未得到良好的消化,后市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但也有不少商家,因价格低,开始入手建仓。 5、木香:临近产新,近几日有产地药商和甘肃药商在亳州市场求购大货,亳州压货商和经营大户去产地考察,据悉,该品陈货库存量大目前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大统开片货价格在21-23元。 6、蝉蜕:产新刚刚开始,今年大旱少雨决定了产量减少,有商看好入手,但高价也可能抑制实际需求! 7、五倍子:行情坚挺上扬,因主产地干旱减产,目前独角倍涨至120-125元,需注意该品过去几年因扩种导致生产过剩,后市仍需关注市场实际消化能力。 二、总结与展望 七月淡季主要形成的因素:季节性因素、部分品种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巨大,以及资本撤离市场!药商们经历了去年和今年的“冰火两重天”的行情过后,多是伤痕累累,苦不堪言,悔不当初的心态,开始理智且清醒地看待市场,不再盲目跟风!益智仁、香砂、白豆蔻和草果,这几个曾经的“热点”品种,药商们的跟风热情也明显降温!此外,政府推出的集采溯源政策和8月1日即将实行的保质期政策也是影响市场的一大因素。 淡季即将过去,八月以后的旺季即将来临,市场不会一直这样低迷,今后还会有好的行情显现,药商们要有信心地去面对,曙光就在眼前,愿我们所有的药商、药农、药企会越来越好!如愿所至! 注:本信息来自药通网大货对接员胡白雪 (15703703966微信同号),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28 08:44:16

  • 中药材市场或将消失?

    随着更多的药材购销产地化,以及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多商认为中药材市场的功能越来越弱化,甚至认为不久的将来中药材市场将会消失。中药材市场功能真的如一些人预判,不久的将来会消失? 中药材产地化占比率有多大 随着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交通的便利,有不少用药单位采购药材直接到产区,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事实。药厂或饮片厂和药材产区直接对接,自然会减少市场采购量,但是,并非所有的药材都从产地采购,仍有不少生产企业需从市场采购药材原料。 因为中药材市场上市品种达2600多种,而生产厂家去产区直接采购的药材大概有一百多个品种,而且多是大宗品种,如:甘草、黄芪、党参、当归、三七、生地、黄芩、桔梗、山药、白芍、白芷、白术、浙贝母、元胡、麦冬、天冬、黄连、天麻、干姜、高良姜、郁金、玄参、川芎、泽泻、太子参、木香、牛蒡子、红花、金银花、菊花、北沙参、牛膝、防风、丹参、板蓝根、茯苓、半夏、百合、柴胡、大黄、独活、秦艽、知母、藿香、人参、前胡、黄精、枳壳、枸杞子、车前子、山茱萸、山楂、菟丝子、栀子、蛇床子、青翘、夏枯球、八角、胡椒、莲子、蒲公英、穿心莲,半枝莲等。 这些大宗药材占上市品种总数比例5%都不到,即使这些药材全部从产地采购,也撼动不了庞大的市场功能。我们不能说因为少数药材从产地采购,中药材市场就会消失,还有2400多种的药材在市场上销售。有不少药商经营半冷货,一年到头也盈利不小。这些小品种产地分散,多半是野生药材,市场需求不大,一般市场年需求只有几百吨或1000吨上下,中医院、乡镇医院及大小药店诊所,甚至大的药厂配方需求都要从市场上采购。因为中药材专业市场品种齐全,方便一站式采购。 中药材产地购销化以大宗品种为主,多数药材还要在市场上采购,所以,中药材市场不会因少数品种转移产区而失去强大的货源集散地功能,更不会在将来某一天消失。 中药材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中药材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是时代发展所致,也是中药材市场繁荣的标志。以亳州市场为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前,中药材交易主要集中在三条街上,即和平路、古泉路,谯陵路。随着经营队伍的扩大及上市品种的增加,原有的三条街道显得拥挤不堪,已满足不了日益活跃的市场需求,于是县政府在城东关人民路南建立了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的“中药材大世界”。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中药材大世界”又显得小了,于是1995年亳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招商投资,又在亳州火车站西300米处芍花路南,建成了占地面积38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近千家门面店铺和3200平方米的两层交易大厅,交易大厅共设摊位6000多个。 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建成,推动了亳州药业的快速发展,上百家饮片厂应运而生,亳州药材市场上市药材达2600余种,日客流量5-6万人,年交易额近千亿元。随着从业队伍的继续扩大,以及车辆的不断增加,市场内外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秩序混乱,管理失控现象,2010年康美药业接管了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并进行升级改造,在亳州市谯城区南部新区,投资15亿元,用地总面积约为10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2.1万平方米,建设中药材及饮片交易市场、中药养生保健品交易市场等,并配套建设会展中心、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以及配套物流、仓储、养护设施、质检中心、办公楼、健康园餐饮保健等相关设施。华佗国际中药城建成后,于2013年11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的建成,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从亳州中药材市场的几次搬迁,说明了中药材市场经营规模在不断扩大,谁说中药材市场功能在减弱?试问,到目前全国新增了多少中药材专业市场,原有的中药材市场又有几家没有搬迁和升级改造?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壮大,难道不是中药材市场的功能在增强。如果说中药材市场将来会消失,为何不停止改造建设新的药材市场。 参与经营的药商队伍不断壮大 由于多数人认为经营药材是一个易暴富的行业,尤其当某一品种价格暴涨时,听到最多的就是“一夜暴富的神话”,的确也有少数人赚了大钱,在这种高利润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什么七大姑八大姨,表叔二大爷,都陆续做起了药材生意。 三十年前,亳州经营药材的有多少人,如今,又有多少人?以前一个品种只有7-8家经营,现在经营者增加到上百家,有的大宗药材经营户有上千家。船多碍江,车多挡路。参与经营药材队伍的壮大,使得药商觉得市场生意不好做,但,并不是市场功能在减弱。 电商替代不了市场 也有不少药商把近几年生意不好做归罪于电商,其实,真正通过电商销售的药材有多少?不过是花茶保健类药材,大宗药材网上交易几乎没有。因为药材干度、杂质、有无霉变,都难以在网上界定,所以电商仍替代不了市场,尤其大宗药材交易。 虽然电商运营已有几年了,但,真正实现药材网上大批量交易成功的很少。其实,多数人被电商惊吓过度了。正如大家把实体店生意不好做归罪于淘宝网店一样,但是,真正通过线上交易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过5%左右。能说这5%搞得天下实体店大乱,都关门停业了?也常常听到朋友抱怨实体店经营状况很差,但,其中很大原因是商业地产过度投资,商场建得太多。以亳州为例,三十年前亳州只有一家“百货大楼”,后来陆续出现了“商之都”,“盖盛祥大卖场”,十几年前沃尔玛、亿都,万达等大型商场进驻亳州,使得以前的店铺、服装一条街,小商品批发市场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大型商场具有集停车、购物、吃喝、游玩为一体等配套设施,为购物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小型商场和店铺不具备这些功能,难怪去购物者少。中药材市场也要紧随时代发展,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中药材市场将来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强大。只不过经营形式会有所改变,以前摆样品卖大货,半天忙半天闲的日子将转型为,以摆摊经营,全天候营业为主。同时,压货也将成为未来药市主流,摆摊经营利润微薄,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只有低价买货,然后苦苦等待,等3-5年或7-8年,就可能迎来一波价格大涨周期,短期内或1-2月内赚的钱,够半辈子花销。因为每一轮涨价周期都会诞生不少千万富翁,从而赢得人生精彩! 中药材传统的经营模式将被打破,小批量交易,养生保健类药材将是未来药市经营的主流方向。同时,中药材市场要设置药材追溯,质量检测等机构,为药市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24 09:41:22

  • 2025 年上半年热点品种价格对决:谁在涨,谁在跌?

    根据药通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药通网用户经常搜索和关注的品种主要为常用大宗药材品种以及部分香料品种,下列选取近期经常搜索的10个品种:白术、蝉蜕、白芍、党参、猫爪草、黄芩、白芷、麦冬、连翘、当归,对其1月与6月的价格进行对比分析。 2025年上半年药通网搜索热点品种价格表 单位:元/kg 品种 产地 规格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1与6月价格对比涨跌幅 白术 安徽 统 100 100 95 85 85 85 -15.00% 安徽 选 110 110 110 110 110 110 0.00% 安徽 一年生 60 60 60 50 57 50 -16.67% 蝉蜕 较广 沙地 850 850 870 870 850 850 0.00% 较广 水洗 1200 1200 1200 1200 1150 1150 -4.17% 白芍 安徽 统 60 60 60 55 40 45 -25.00% 安徽 一二级 85 85 85 80 75 80 -5.88% 安徽 三四级 60 60 60 55 40 50 -16.67% 党参 甘肃 白条党中统 110 110 95 95 110 130 18.18% 甘肃 白条党大统 125 125 110 110 130 155 24.00% 甘肃 白条党小统 95 95 85 80 105 120 26.32% 甘肃 过0.3筛片 130 130 120 110 130 160 23.08% 猫爪草 河南 野生 700 700 800 350 180 130 -81.43% 河南 家种大 660 750 840 320 135 100 -84.85% 河南 家种小 660 750 840 320 135 110 -83.33% 河南 水洗 730 850 900 380 150 115 -84.25% 黄芩 山西 家种 35 35 30 25 22 20 -42.86% 山西 片 40 40 35 30 24 26 -35.00% 山西 过4筛片 50 50 42 36 32 33 -34.00% 内蒙 全撞皮 46 46 46 46 46 46 0.00% 内蒙 半撞皮 40 40 40 40 40 40 0.00% 甘肃 家种 30 30 25 23 20 20 -33.33% 白芷 四川 统 16 16 16 16 16 16 0.00% 安徽 统 8.5 8.5 8.5 8.5 8.5 8.5 0.00% 安徽 含硫小条 6 6 6 6 6 6 0.00% 安徽 小 7 7 7 7 7 7 0.00% 安徽 选 12 12 12 12 12 12 0.00% 麦冬 四川 统 105 125 130 130 120 120 14.29% 四川 一级 115 130 140 140 130 130 13.04% 四川 选 125 135 145 150 145 145 16.00% 山东 统 80 80 80 110 105 105 31.25% 湖北 统 75 75 80 100 97 97 29.33% 连翘 山西 青水煮 70 70 65 62 55 55 -21.43% 山西 青生晒 63 63 55 55 45 45 -28.57% 山西 青无柄 83 83 78 70 65 65 -21.69% 山西 黄 65 65 65 50 45 45 -30.77% 当归 甘肃 草把 65 65 55 46 46 55 -15.38% 甘肃 散把 75 75 63 50 50 60 -20.00% 甘肃 箱归中条 75 75 63 50 50 60 -20.00% 甘肃 片 90 90 80 55 55 70 -22.22% 从上表来看,通过对比10个热点品种1月和6月的价格,其中下跌的品种较多,有7个,分别为白术、蝉蜕、白芍、猫爪草、黄芩、连翘和当归;白芷上半年价格运行相对平稳,党参和麦冬6月较1月价格出现上涨。纵观来看,上半年药市行情不乐观。 从饼图来看,2025年上半年药通网10个热点皮红的品规中处于涨势的占比22.50%,处于跌势的占比55%,价格平稳和涨势在相同水平,占比22.50%。 结合上方表格和图,对比2025年6月和1月的价格可知,猫爪草跌幅较大,每个品规跌幅均超过80%,白术整体跌幅较小,两个品规跌幅在15%左右。党参和麦冬处于涨势,综合来看,党参每个品规涨幅较为平稳,介于18%~26%之间;麦冬每个品规涨幅差异较为明显,其中山东的统货和湖北统货涨幅相对较大,分别在31.25%,29.33%,四川的三个品规涨幅在15%左右,究其原因,除了四川麦冬价格较山东和湖北的麦冬质量上乘,性价比高之外,川麦冬产区集中,高产量,便于资金和人气的参与。不过随着2025版中国药典中对川麦冬实施多效唑检测,长久使用多效唑的川麦冬是否符合药典标准,有待市场考验。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16 09:08:34

  • 五大低价品种

    川芎,近期川芎价格已跌至16元左右,产地14.5-15元。 该品历史上价格波动频繁,2021年曾涨至45元,2022年从40元以上跌至36-38元,2023年从33元跌至22元,2024年在18-19元上下徘徊一年。 由于过去几年川芎价格高,种植面积扩大,造成生产过剩。也许短期内川芎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因供应货源较充足,反弹空间也有限。 泽泻,目前市场价13.5元,产地12.5-13元。 该品2021年从17元涨至44元,2022年在28-30元上下波动,2023年从20元跌至16元,2024年在15元上下运行一年。 泽泻生长周期短,每年9月栽种,当年12月底采挖。受过去几年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 泽泻价格已跌至近几年新低,预计,后市价格再落空间不大,只是在生产过剩的压力下,短期价格回升也有较大阻力。 草决明,目前国产新货6元左右,进口货3.2元,创近几年价格新低。 该品2021年从5.5元涨至8.5元,2022年从8.5元涨至10元,2023年从12元涨至16元,2024年从16元回落至12元。 由于草决明连续三年多高价,药农种植积极性提高,各产区均扩大了种植面积,总产量增加不少,加上进口货低价冲击,促使价格不断走低。 多商以为草决明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可供货源充足,短期价格上扬也是动力不足。 板蓝根,目前板蓝根各产区报价7.-7.6元,创近几年价格新低。 2020年板蓝根价格曾涨至22元,2021年回落至12元,2022年从13元涨至21元,2023年在17-18元上下徘徊近一年,2024年从18元逐渐下滑至15元,产新后落到8.5元。 由于过去几年板蓝根价格不低,药农种植积极性高,2024年种植面积较大,尤其新疆产区新扩种面积较多。 板蓝根生产严重过剩,即使2025年减种,短期内价格也难有大的上升空间。 苦地丁,目前苦地丁河北产区4.7元,亳州市场6元。 该品2023年14-15元,2024年从12元跌至9元。 苦地丁属于一年种植,可以连续采收2-3年的品种,第一年产量大,第二年后产量会逐渐缩减。虽然目前苦地丁价格不高,但是,在地面积仍不小,预计,短期内低迷行情难有大的改变。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15 08:56:52

  • 香料市场半月谈 ——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

    一、 市场总览:结构性分化加剧 本期市场呈现“整体行情平稳,个别品种暗涌”,多数品种均呈下浮趋势,由于越南长期从巴西进口胡椒,8月1日美国对巴西加征50%关税引爆全球套利窗口,买卖双方在关键价位展开心理拉锯,市场进入“高关注、低成交”的观望期。 二、 核心品种深度解析 1、黑胡椒:自46元高位回撤后,当前企稳于43-44元(跌幅7%),美国关税政策催生“全球价格洼地”(中国价较国际低15%-20%),现国际买家转向中国采购,出口订单激增预期,越南、巴西货源涌入套利,国内定价权遭遇挑战,最终价格将取决于持货商资金实力和国际资本流动速度。 2、草果、香砂:资本主导的天气博弈 (1)草果,现减产已成定局,据悉大户已秘密建仓好货,但该品种受缅甸货替代的冲击,仍需把控好风险。 (2)香砂,受干旱影响,目前正值挂果敏感期,持货商家出售意愿不强,多惜售待涨,但未来15天的天气状况仍是影响该品种的关键期。 3、益智仁:冲动行情的警示 7月8日和7月9日陈货价格在88-90元放量成交,但近几天人气骤降回归平静,跟风盘不足制约价格持续拉升。 三、 抗跌品种 1、孜然:刚需补库启动信号,导致该品放量成交,进口货价格在18-18.3元,国产货 18.5元。 2、八角茴香:受减产利好的支撑,关注商家不减,现大红全筛箱装货价格在38-40元,春花足干货28-30元。 四、下行通道 品名 价格 跌幅 现状 白豆蔻 原包统货49-50元 5% 产新临近,抛货商增多 桂皮 烟桂统货21元 5% 欧洲订单腰斩 公丁香 大红货55-57元 6% 餐饮需求萎缩 小茴香 进口货8.5元 8% 无人问津 干姜 新货19元 8% 新货冲击 五、 结语:从业者应对策略 1、政策:紧盯8月1日关税落地后的实际订单流向。 2、天气:天气影响实际产量,紧盯各产区天气变化。 3、资本识别:区分资本真实建仓与对倒诱多行为。 在这个“故事比供需更重要”的时代,唯有手握全球政策地图、产地情报网络、资本动机解码器的玩家,方能穿透迷雾见真貌。

    时间:2025-07-14 10:28:22

  • 中药材六大暴跌品种

    车前子,2022年涨至110元,目前市场18-19元。 该品2020年从22元涨至30元,涨价前在低价徘徊近5年,最低价16元左右。 2021年从31元涨至70元,2022年产新前高升至110元,产新后价格下滑至50元,后来又反弹至80元以上,到年底再次回落至55元左右。 2023年车前子产新后从60元跌至40元左右,药农收益仍不低,种植面积没有减少,2024年产新后卖价30元左右,种植户收益仍比粮食作物高,种植积极性不减,2025年在库存及新货量大双重压力下,产新后价格一路走低,产地统货落到16元左右。 车前子供应货源充足,而且,刚从多年高价跌落,短期内价格难有大的反转回升空间。 紫菀(水洗片),2023年涨至110元,目前23元。 该品2022年从20元起步上扬,2023年9月涨至110元,2024年春回调至75元,4月重回百元高价,高价持续到8月,到10月产新后价格逐渐下滑至50-30元。 受紫菀连续两年多高价刺激,药农大面积扩种,导致生产过剩。也许紫菀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由于供应货源充足,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预计,2-3年内低价行情难有大的改变。 款冬花,2024年涨至450元,目前110元左右。 该品2021年从58元涨至90元,2022年从100元涨至150元,2023年从230元涨至340元,2024年继续高歌猛进,到5月最高价涨至450元,而且高价持续到10月产新前。 受款冬花连续三年多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2024年产新后从400元以上跌至140元左右,进入2025年继续下滑,4-5月落至80元左右。 款冬花生长周期为1年,生产恢复快,目前价格药农仍有种植积极性,适合正常经营,买货囤积为时尚早。 前胡(信家种),2023年涨至80元,目前23元。 该品2021年从25元起步上扬,2022年从30元涨至43元,2023年高升至80元,2024年回落至48-45元。 前胡生长周期为一年,受连续两年多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造成生产过剩。也许前胡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短期内价格回升也有较大阻力。 旱半夏(甘肃产统),2023年涨至120元,目前60元左右。 在2023年高价刺激下,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尤其河北安国新扩种面积较大。 虽然旱半夏价格不高,但是,由于种植面积没有明显减种,预计,低价行情仍将继续。 防风(河北家种统),2023年涨至60元,目前12元。 该品2021年从14元起步上扬,当年涨至30元左右。2022年底涨至45元,2023年进一步高升至60元。 受防风连续两年多高价刺激,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 防风进入新一轮低价周期,也许短期内价格再落空间不大,但是,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预计,短期内价格难有大的回升空间。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11 10:07:44

  • 又,又,这些中药材又掉价啦

    猫爪草,随货源进入实际消化,因少商购货,价格继续稳中有落,近日水洗两遍货70-75元。 目前产地药农手中尚有不少货源待售,只是价格跌幅较大,一时接受不了,卖货意愿不强。不过,因可供货源充足,预计,短期内价格回升有较大压力。 有大涨,就有大落。猫爪草价格的大涨,自然刺激药农扩大种植,2025年产量较大,供大于求的事实存在。希望猫爪草价格再次出现高价,只能是一厢情愿。猫爪草进入了新一轮低价周期,只有出现低价伤农,减少种植面积,才能迎来下一轮涨价行情。 黄连,近期市场大货走动不畅,去产区购货商不多,价格稳中有落,目前市场鸡爪连售价310-320元,单支连330-340元。 该品连续高价三年多,2023年种植大面积恢复,预计,2026年产量有望增加,有货者应把握好卖货机会。 孜然,受新货上市冲击,从25元跌至19元左右。 2022年孜然从21元涨至29元,2023年从35元涨至50元,2024年从44元回落至28元。孜然生长周期短,从种植到采收百天左右,受连续近三年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2025年产量为近几年最大,造成生产严重过剩,预计,后市价格仍有下滑空间。如果孜然跌幅过大,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 元胡,目前元胡已从产新前的110元跌至50元左右,跌幅过半。 元胡是在多年高价基础上跌落的,2021年从38元涨至70元,2022年从75元涨至170元,2023年在140-150元上下徘徊一年,2024年重新回升至170元,到年底回落至120元左右。 受元胡连续三年多高价刺激,不但主产区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新产区河南扩种较大。 元胡高价已结束,今后几年有望继续在低价运行,中途可能会小幅反弹,总体趋势走低难以改变。 金银花,2025年金银花产新价落,引起不少商家关注,目前山东产统货90元左右。 金银花一次栽种,多年收益。 受过去几年金银花高价刺激,新扩种面积较大。虽然有的植株老化被砍伐,但是,种植户又重新补种新苗。短期内金银花看不到大的商机,甚至会有更低的价格出现。 半枝莲,受新货冲击,从9元跌至6元左右。 该品2021年从7.5元涨至13元,2022年从13元涨至19元,2023年上半年涨至21元,下半年跌至12元,2024年从12元跌至9元。 半枝莲一次性种植,可连续收3-4年,头三年亩产800-1000公斤。2023年半枝莲高价种植的面积较大,可以连续采收到2026年。由此,判断半枝莲未来2-3年有望在低价继续运行。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09 09:06:51

  • 中药材专业市场 ——专营商的日子有多难?

    在不少人看来,中药材专业市场里,那些主打单品种生意的专营商,或许是行业里最安稳的群体。但实则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下,当前许多单品种专营商已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生存压力远超想象。 一、库存与行情的双重绞杀:备货难,出货更难 作为单品种专营商,维护客户群的前提是仓库必须有货——不仅要备齐药材个子、片子、统货、选装等多种规格,同时还得覆盖不同产地的货源以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一来二去,仓库不知不觉就堆满了。可现实是:备齐货了也未必就能脱手,客户多是询价观望;并且有时候还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你越是漏备某个规格,就偏遇客户指定就要那种货。这就像开饭店,菜少了留不住客,菜多了又怕放坏,左右为难。 更致命的是行情波动。如今不少品种价格暴跌速度惊人,甚至出现“拦腰斩”的现象都不奇怪,进货后若出货稍慢,不仅可能亏本,甚至可能赔上多年积蓄,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库存成了悬在专营商头顶的“定时炸弹”。 二、行情越跌,退货越狠:一场被动的“价格博弈” 当下的药企早已深谙市场之道:品种降价时,他们更倾向观望“压单”——本需10吨的量,只进5吨;常规进1吨货的时候,只备300公斤应急。一旦价格暴跌,部分药企或采购商更是打破规则,以厂里“复检不合格”,生产的“中成药产品滞销”严重,这个品种“我们企业已经决定停产限产”等理由要求退货。 更讽刺的是,今天刚退完货,明天的招标书里该品种仍赫然在列。无奈之下,专营商常被迫妥协:“你就说多少钱能不退货吧?我认了。” 最终客户满意了,专营商却只能吞下损失惨重的苦果。 三、赊销困局:不赊则无单,赊则易“翻车” 过去行业景气时,赊销风险还勉强可控;如今大环境恶化,不仅陌生客户不敢赊,连老客户也频频出问题。终端企业一旦效益下滑或倒闭,欠款就成了烂账,甚至有些客户或厂里跟你“怼堆”,用生虫发霉的药渣药沫抵账,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更残酷的是利润薄如纸——多数专营商利润率本来不足10%,有的为保客户仅赚3%。咱就按5%的平均利润计算,10次赊销中只要有遇到1次收不回货款,就会陷入亏损。当前市场专营商面临:不赊销没生意,赊销则可能一次“翻车”就前功尽弃。 四、集采联采下的渠道之变:市场专营商被挤出中间环节 专业市场许多专营商的生意模式,本质是“勤进快出”的中间商模式——缺乏产地实质根基,没有自建合作社或种植基地,像浮萍般依赖市场流转。行业稳定时,他们靠拼价格、赚薄利尚能生存;可时下随着集采联采推进,终端企业更倾向与产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直连,规范化的GAP种植基地成了采购加分项。 中间环节被绕过,中药材专业市场专营商的价值被削弱,如今眼下只剩下一片迷茫:“敢问路在何方?…” 五、溯源与竞争双重挤压:生存空间持续收窄 当前市场专营商还面临两道核心硬坎:一是品种溯源项缺失。多数人货源来自于产地集贸市场(如当归来自岷县当归城、党参采买于陇西首阳集、白芍来自于亳州的十九里集贸市场、黄连则采办于重庆黄水市场),因为一些品种专营商无法提供种植基地溯源信息,直接影响投标药企招标的中标率;二是深加工能力和项目空白。缺少趁鲜切制资质,大家一向做的多是“搬砖转手生意”,在价格透明化的竞争中,过去本就陷入“你赚1元我赚5毛,你赚5毛我赚3毛”的内卷,利润空间被反复挤压,现在行业逐步步入正轨,游戏规则改变之下,许多专营商才知道手中无牌可打。 六、结语:进退两难,难逃洗牌困局! 如今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上,部分药商已经开始觉醒,重心转移,着手向产地进行布局,但是大多数专营商依然站在十字路口纠结不下、难以抉择:不向产地转型,终将被行业淘汰;可是向产地转型,半辈子积累的仓库、铺面等固定财产都在市场难以迁移,重新扎根产地实在缺乏信心。这种“想转转不了,不转活不下去”的困局,注定让多数专营商在行业变革中,难逃被逐步洗牌出局的命运。 注:本文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08 08:32:45

  • 黑胡椒上演过山车行情,香料品种谁将突围?

    七月的香料市场犹如盛夏天气般变幻莫测,黑胡椒单日波动超3%的“过山车行情”,益智仁与毛砂仁的联动异常,八角茴香减产引发的资本暗流,叠加草果的多空分歧,共同勾勒出一幅资本与基本面激烈博弈的图景,下半年香料品种谁是真黑马?谁是泡沫? 一、 焦点品种动态:波动加剧,资本暗涌 1、黑胡椒:46元关口得而复失,多空激战白热化 。 作为市场风向标,黑胡椒本周再度上演惊心动魄的行情,46元高位仅坚守两天便快速回调,当前价回落至43-43.5元,“一日跌一日涨”的极端波动,暴露市场对后市判断的严重分歧,越南控货政策VS终端需求疲软,资本短线博弈加剧价格震荡。 2、益智仁:人气骤升,庄家动向成胜负 这两日突现异动,市场人气急速升温,寻货商明显增多,老陈货价格坚挺在87-90元,持货商捂仓待涨情绪浓烈,后市行情能否突破僵局,完全取决于“庄家发力与资本介入力度”,基本面退居其次。 3、毛砂仁:搭车益智仁,询价激增但成交存疑 受益智仁行情辐射,近两日突现询价者暴增的现象,持货商信心提振,普遍采取“持货待涨”策略,报价微调,圆果36-37元,长果 35.5-36元,跟风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谨防资金退潮后回落。 4、八角茴香:减产定局,引爆资本暗战 产地减产已成行业共识,部分敏锐资本已“悄然建仓”,价格分层显著,大红干货38-40元,春花28元左右,后市减产幅度VS资本囤货规模的博弈将主导行情空间。 二、其他核心品种:基本面分化加剧 三、 市场生存法则:在混沌中寻找确定性 1、紧盯产地脉搏:越南黑胡椒政策、广西八角采收数据、云南草果库存流转。 2、警惕资本诱惑:对突发性寻货激增(如益智仁)需核查货源去向。 3、真实消费消化:餐饮复苏力度(黑胡椒/草果)、食品加工需求(孜然/小茴香)、中药配方用量(益智仁/八角)是检验行情成色的试金石。 4、隐性库存炸弹:黑胡椒越南港口囤货、草果云南民间库存、八角茴香陈货抛压,任何一处库存都将引发踩踏式下跌。 四、写在最后的忠告: 香料市场从未如当下般忽晴忽雨,同时充斥着暴富的诱惑与深坑的杀机,当黑胡椒在43元关口反复拉锯,当资本在八角减产故事中悄然布阵,当益智仁的庄家隐于幕后待机而发,唯有穿透资本迷雾、锁定消费本质的玩家,方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下半年香料品种的较量,注定是一场真实与泡沫的终极较量,当资本与消费现实严重背离时,行情注定沦为击鼓传花的泡沫游戏,跟风者需严守:切莫盲目跟风的铁律!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07 09:14:17

  • 六大跌价品种

    草决明(国产统),自去年产新价格一路跌落,目前国产货6元左右,进口货3.5元。 该品2023年涨至15元,2024年产新前12元,药农种植积极性高,各产区均扩大了面积,连续两年扩种,导致生产过剩,加上进口货量大价低。 也许草决明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只是短期内供应货源充足,价格回升也动力不足。 葶苈子,该品自产新以来价格持续走低,目前产地统货6.5元左右,净货8元。 葶苈子系野生,产区较广,2023-2024年价格上涨,产出量较大,预计,短期内低迷行情难以改变。 王不留行,去年产新从15元跌至8元,今年产新继续走低,从8元跌至5元左右。 该品2022年从9元涨至14元,2023年从14元涨至15元,高价持续到2024年上半年。 受王不留行连续两年多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生产过剩。预计,未来2-3年内价格有望继续走低。 枳壳,受新货上市冲击价格小幅回落,目前产地新货12-13元,购货商不多。 该品产区较广,2014-2017年高价期间栽种面积较大,而且多数植株进入盛产期。如果没有特大的自然灾害减产,价格难有大的上升空间。 枳实,该品去年产新涨价,产新结束价落,几乎所有买货者都被套牢,目前价格已从去年最高价30元跌至20元左右。 该品2016-2018年曾涨至80元高价,2019-2020年跌至40元左右,2021年从45元涨至55元,2022年从55元跌至35元左右,2023年从35元跌至25元,2024年从25元涨至30元,又回落至25元,目前20元左右。 枳实价格已跌至近十多年新低,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不大,因供应货源充足,价格回升也显动力不足。 车前子,持续4年多高价的车前子,2025年产新后逐渐步入低价,目前产地净货16.5-17元。 该品2020年从多年低价中走出,当年从21元涨至30元,2021年从31元涨至70元,2022年产新前高升至110元,产新后跌至50元,很快又反弹至80元以上,年底再次回落至55元,2023年产新后跌至36-40元,药农收益依然不低。 2024年车前子产新后价格从26元涨至30-31元,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2025年产量依然较大。车前子连续多年高价,新扩种面积较大,造成生产过剩,预计,短期内低价行情难以改变。 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时间:2025-07-04 09:00:20

宁强天麻电子交易平台
提示

请登录!

×